政 府 采 购 将走上中国经济发展的舞台(政府采购)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4-07-15 16:59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政 府 采 购  将走上中国经济发展的舞台

张 伦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逐渐深入,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无论是企业行为还是政府行为,都将逐步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惯例运作。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此条件下,推行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了现实所需。而在政府日常活动中,政府消费是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直接关系到政府公众形象,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一项的政府行为。旧体制下,市场经济不成熟,法制也不健全,政府分散采购的封闭性和不公平性造成采购成本高,监督失控,幕后交易等多种弊端,给政府形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成为滋生腐败的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建立起严密合理的行政管理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杜绝可能产生的腐败成为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二三百年的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行政管理体制,采取了多种科学合理的手段来规范政府行为,并取得成功。其中政府采购是这些国家广泛采用的约束政府消费行为的一项制度,它从产生到现在已有200多年历史。大量事实证明,政府采购在规范政府消费,降低采购成本,节省财政支出,调节社会经济,扶持民族工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府采购制度  所谓政府采购,也称政府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府活动的需要,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购买。1782年英国成立了皇家文具公用局,对政府办公用品实行统一采购,这是政府采购制度的雏形。随后西方国家相继成立了专门机构并制定了专项法律法规,广泛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确立了政府采购在政府消费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在加拿大,联邦政府设有公共事务和政府服务部,下设采购部,采购部又划分为六个区,每区设立采购分部,负责片区内采购、财务审计、房地产等事务。政府采购部是加拿大最大的采购组织,每年为100多个政府部门及机构实施统一采购,年采购合同金额近80亿加元。在政府采购中,联邦政府就政府采购范围、采购程序及采购管理等作了严格规定。规定要求政府各部门和机构超过500加元的办公用品必须由政府采购部门实施统一采购,各级政府采购部门可以自行采购500加元以内的办公用品,但必须公开报价选择供应商。超过5万加元的必须采取公开招标,签定合同。采购程序严格按照三个步骤进行:一是政府各部门编报采购计划,采购部制定采购方案;二是采购部将采购方案报经议会审核批准;三是采取公开招标选取供货渠道,签定合同。由于整个采购过程实行了电脑管理,并通过电子通讯网络公开招标选择供应商,不仅降低了采购成本,减少了财政支出,而且有效地控制了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  二、政府采购制度的作用  一是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可以大大节约财政开支。政府采购实行较大规模统一采购,利用规模效益,减小采购成本,同时由专门部门统一采购也避免了分散采购出现的盲目采购和重复采购,减少了采购的人力、物力、财力支出,从而大大节省了财务开支。国际间普遍认为,通过实行政府采购制度,采购费用平均可减少10%。目前,我国日均政府采购额达20亿人民币(按政府采购额约占本国GDP的10%的国际通行标准计算),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每日可节约2亿人民币,一年可节省700多亿人民币,这对我国捉襟见肘的国家财政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二是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可以规范政府行为,遏制腐败。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政府机构,消费通过税收敛集的财政资金,其消费行为必须维护纳税人的利益,并应受到社会监督。合理消费是政府和公职人员的一种自觉行为,应以专项法律加以约束,从而成为一种法定行为。政府采购采取公开招标形式,置政府采购行为于社会监督之下,增加了政府政务工作的透明度,维护了采购过程的平等竞争性,充分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从而保证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益,并遏制腐败。三是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可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政府采购中对竞标厂商的经济实力、商誉、售后服务等作了严格规定,企业只能从价格、质量、服务上以优取胜。公开招标又营造了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避免了封闭采购幕后交易造成的不公平竞争。同时,由于政府采购具有规模较大、货款支付绝对保证等优势,能够参与政府采购,实现竞价中标或竞价定点对企业实现生产赢利,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扩大产品宣传,提高商誉等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有利于促进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完善售后服务等方面加大力度,从而形成企业争先创优、积极参与政府采购的良好氛围。同时,在政府采购中就某一产品实行定点采购或者运用国际惯例中的“外汇平衡、国家安全、保护环境”等理由来限制或禁止外国企业进入国内某些产业领域,可以达到保护和扶持本国企业的作用,在政府采购中实行的这种政策保护和倾斜还能达到促进国家重点行业发展的目的。四是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可以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由于每年政府采购额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0%,数额巨大,势必对社会经济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在政府其它经济政策的配合下,通过扩大或者缩小政府采购规模可以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实现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政府采购计划的制定可以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结合,政府通过“看得见的手”引导市场消费,促进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营造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在西方许多国家,每年的财政预算会出台一揽子政府采购计划,用以指导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这在战后随凯恩斯主义的出现而越演越烈。  三、我国的政府采购  在我国参加世贸组织谈判中,一些发达国家要求我国签署《政府采购协议》,对外开放我国的政府采购市场,以作为参加关贸组织的条件之一。显然在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已成为大势所趋。事实上在我国一些省市已经开始部分政府采购实践工作。1997年11月,重庆市政府成立了由市财政局、机关事务管理局、监察局组成的政府统一采购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研究试行车辆购置政府统一采购的有关问题,决定对年度市财政资金安排给党政机关、公检法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66辆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采购。这次采购通过新闻媒介公开招标、竞标商家资格审查、减价竞卖等程序,成交公务用车65辆,比原财政预算购车资金节省349万元,减少开支达20%。此后重庆市又公开招标采购公务用车42辆,节约财政支出170万元。车辆购置实行统一采购取得成功以后,重庆市已准备推广到办公设备设施、大宗办公用品、车辆燃料及维修等其它方面。从1995年起,深圳市首先从汽车报废入手,实行政府采购试点,回收过去几百元一辆的报废汽车,经维修调试、调配给6所职业技术学校,两年便节省费用600万元。随后深圳市又针对市内一万多辆公务用车保险费、油料费、维修费等支出每年居高不下的情况,于1997年1月对市财政供给编制内300多家行政事业单位2000多辆机动车辆,实行了统一保险,为市财政节省支出400多万元。1997年11、12月深圳市两次采用招标方式,统一购买公务用车80辆,节省市财政支出310万元。98年3月,深圳市政府又推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定点维修招标,通过公开竞标,从几十家车辆维修厂中选出7家做为定点维修。据估计,仅此一项每年可为财政节省1000多万元。从去年11月起,深圳市已将市属行政事业单位用财政资金购买公务用车,以及用于教学、科研、办公和公检法等部门的各种专用设备统一由市财政部门公开招标、统一购买的方式购置。在已进行的政府采购中节省费用2000万元。深圳市政府现已计划对车辆燃油、修缮工程、会议接待、城市绿化等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四川省政府目前正积极筹建政府采购中心,拟首先对省级机关各厅局财务微机实行统一采购,并由办公设备统一采购逐步推广到车辆购置、修缮工程等其他方面。早在1994年,四川省政府就省级机关车辆管理作了严格规定,对二保以上的车辆维修要求必须送省级机关汽车维修中心或其它指定的维修点修理。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此项措施有效地制止了以往汽车维修方面的漏洞,大大降低了开支。1997年7月,四川省政府又对省级机关年度在编的各类车辆计1208辆实行了统一保险,若按市价应收保险费740万元,经竞价选择保险公司,保险费实际支出300万元。1997年8月四川省省级机关房屋统建中心成立,由统建中心统一对省级机关危旧房进行改造、维修和综合开发,改变了过去省级机关房屋建设各自为政的局面。统建工作开展后,省政府又对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等作了严格规定,并逐渐向建筑工程实行政府采购方向过渡。98年北京市政府重拳出击,对人艺首都剧场改造设计方案,桑塔纳系列小汽车100辆、BJ2020SA45辆、BJ2023SIQC215辆,共计360辆公务用车实施政府采购,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标的最大的政府采购计划。据报道,经过北京市政府有关机构的严格审查,10家机动车经销商和6家建筑设计单位已领到标书,公开招标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已基本就绪。与其它省市政府采购不同的是,北京市率先对政府性大型维修、基建项目实行了公开招标,这将对我国政府采购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正如美国政府采购专家史蒂夫所说,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在于可以取得社会多种利益的平衡;降低政府商品采购的成本;维护纳税人的利益;维护商业公平竞争;引导商业良性发展;补充和完善社会经济政策。毋庸置疑,政府采购作为一种有目的性、导向性、示范性的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引导生产和消费的经济杠杆。随着上海、重庆、深圳、河北、北京等省市先后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作为一项制度化的政府行为已悄然走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它必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作者四川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责任编辑:陈庆修)341999年 第1期 《中国机关后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