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层底 慈母情(后勤文苑)
千层底 慈母情
王惠标
从呱呱坠地到上大学,我一直穿着母亲千针万线纳的布鞋,度过了人生那段最美丽的年华。那鞋是那样的合脚、那样的舒服。我家祖辈住在湘南农村、资水江畔。父亲当兵复员后在新疆阿勒泰从事野外地质工作,母亲一人带着我们兄妹四人,还要参加生产队劳动。那时,生产队集体出工,同工不同酬,母亲一个劳动日只抵半个男劳力,挣五分钱,家里生活一向清苦。好在母亲做闺女时学有一手绝活——做布鞋。冬去春来,农闲时分,一有空就纳个鞋底,做个鞋垫什么的,换些零钱,贴补家用。繁重的劳动并没有压垮母亲。每天劳动回家,做完家务,母亲就一个人坐在房前那棵枝叶繁茂的老槐树底下,置个小板凳,备上剪刀、软米饭或面糊糊和一些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碎布片,开始她的“业余创作”。母亲手脚利索,神情专注地剪呀粘呀,不一会儿,鞋面鞋底粘好了,她习惯地将它们压在屁股底下,待稍干后包边。这样,白天的活儿就算干完了。那时生产队还没有通电,家家户户点煤油灯照明。晚上,月色朦胧,灯光灰暗,母亲一边一针一线地纳鞋,一边督促我们兄妹做功课。夜深人静,我们都入睡了,母亲仍在继续纳鞋。第二天,母亲照样早早起床,一边做家务,一边不停地捶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这样操劳着。可年幼的我却从未体味出母亲为了操持这个家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上中学后,我每天都要走十几公里山路,脚穿布鞋虽然轻快,可磨得厉害,加上自己不爱惜,没几天鞋底就磨出一个个洞,母亲更是不分白天黑夜地给我纳鞋缝补。而每做一双新鞋,总是鞋底厚了又厚,针眼密了又密。湘南雨水特别多,说下就下,且来势凶猛。有一天上学,途中遇雨,我被淋得像个落汤鸡,衣服湿了,鞋里全是泥,跑到学校逗得同学们直发笑,狼狈不堪的我一气之下将布鞋扔掉,傍晚光着脚丫回家,被大哥发现,挨了一顿打,我委屈得痛器流涕。母亲双目盈泪,把我搂在怀里,一边替我擦眼泪,一边安慰我:“傻丫头,别哭!咱家穷啊!你父亲在外工作,每年寄给家里的钱,都用来赡养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你们几个正在上学都需要钱,柴米油盐、里里外外,仅靠妈妈一人挣工分,怎能和人家比呢?好孩子,委屈你了!”捧着母亲满是老茧的双手,听着母亲的话语,我扑在母亲怀里哭得更加伤心了。这件事后,我比以前懂事多了,逐渐明白了母亲的辛苦!后来,我上大学了,仍然穿着母亲做的布鞋。当我以优秀的成绩毕业那天,我高兴得哭了,因为我没有辜负母亲的殷切期望,正是母亲做的布鞋陪伴着我,帮我克服学习上的一个个困难,教我发愤努力、执着追求。转眼间,我自己也做了母亲,虽知怎样去操持这个小家,但却没有母亲那手绝活儿。前些日子,母亲又给我寄来一双崭新的布鞋。母亲在来信中说,这几年,她的身体一天不比一天,腰痛、风湿病经常复发,眼睛也不好使了,这恐怕是给我做的最后一双鞋了。叫我要慢慢地穿、磨损了自己补一补。读着母亲的来信,我阵阵心酸。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时刻也没有忘记为儿女们操心。我手捧布鞋仔细端祥,发现鞋底上的针眼比以前的疏散多了,不那样齐整了。刹那间,我的眼前浮现出母亲那满头银发和步履蹒跚的身影,眼泪止不住地扑扑而下……。这双鞋,我一直珍藏着舍不得穿它。因为,我知道自己珍藏的不仅仅是一双普通的布鞋,而是一个伟大母亲无私奉献的爱心和朴实无华的母女之情!(作者单位:新疆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责任编辑:郑 瑛)461999年 第1期 《中国机关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