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卷首语)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1-04-01 14:07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十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

  200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朱基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了关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报告指出,根据“十五”期间的形势和任务,《纲要》提出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进一步开展;就业渠道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十五”计划《纲要》主要体现了以下重要指导方针:

  ——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强调速度与效益相统一,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实现较快的发展。有市场、有效益的速度,才是真正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十五”期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预期目标为7%左右。这个速度虽然比“九五”实际达到的速度低一点,但仍然是一个较高的速度。要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付出艰巨努力。同时,由于国际国内都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计划的预期目标要留有余地。这样,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整结构和提高效益上,也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时候。按原有结构和粗放增长方式发展经济,不仅产品没有市场,资源、环境也难以承受。必须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较快发展。今后五年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特别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关键。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来推动。今后五年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把发展科技、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振兴科技,培养人才,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

  ——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既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迫切需要。要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摆在重要位置,扩大就业门路,增加居民收入,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迈进。

  ——坚持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确保社会稳定。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摘自2001年3月17日《人民日报》)2001年 第4期 《中国机关后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