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机关后勤的难题与对策(县市后勤)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3-03-28 09:28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县级机关后勤的难题与对策

●高林照

  目前,全国多数地方都建立了县级机关后勤管理服务机构,并赋予了明确的职能,后勤保障工作越来越得到各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但是,由于各地县级机关后勤管理服务机构大多成立较晚,规章不统一,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

    改革难 县级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离不开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作为县主要领导,大多统筹大局多,考虑面上工作多,对机关后勤相对来说了解不是很到位。特别是现在有的领导对地方稳定工作看得很重,“稳”字当头,对各种改革相对来说积极性不是很高,生怕操作不好惹出麻烦和乱子。后勤改革会涉及到部门利益和职工利益,诸如后勤分配制度、人事制度、用工制度的改革。小打小闹不解决问题,动大手术会引发社会不安全因素,因此,一些领导十分慎重,改革的步子很难迈出。

    发展难 后勤工作与人财物打交道比较多,在外人看来都是“肥差事”,认为有油水、有权力。所以不少机关单位的接待工作、车辆管理、机关食堂管理,包括机关财务,凡是跟钱财沾边的后勤职能,能不交就不交,部分行政单位领导还以种种理由向领导提议坚决不能交。相反,那些保卫、卫生保洁等光出力不见功,光干活不沾“钱”的职能则很主动交出来。这样,后勤管理不统一,职能不完整,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协调难 机关后勤工作都属于块块管理。因此,从上到下,各级各地机关后勤工作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政策规定,从事后勤工作的同志只得靠向本级政府领导做工作去争取职能,工作协调难度大。

    经费难 经费紧张是县级机关后勤部门的共同点,特别是西部地区县级财政十分紧张,有的连教师和干部工资尚难以为继,更别说其它支出了。要做后勤工作需要经费保障。大院绿化、水电维修、设备添置等等,都要找分管财政的领导和财政部门负责人三番五次做工作,有时还难如愿。

    管理难 后勤部门用工比较多,用工手续简单。因此,难免有领导和亲朋好友推荐用人。人员素质难以保证,用工太多经费又难以落实。况且“请神容易送神难”,如果想辞退他们更是难上加难。

    服务难 做基层后勤工作,既要服务好县领导,又要服务好机关职工,众口难调。对于四大班子机关在一处办公的县级机关后勤部门来讲,服务工作的压力更大。要服务好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既不能厚此薄彼,有时根据工作性质还要有所区别,协调这种关系需要大量精力。

    对策

    要走出县级机关后勤工作的困境,需要从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关键。我们做后勤工作的同志要用积极的姿态、高昂的热情、不懈的努力去工作。后勤同志要把工作做到家,采取向领导报材料、订后勤杂志和有关书籍,邀请主管领导考察后勤工作等办法,争取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对后勤工作的重视、支持,以推动县级机关后勤管理新体制和服务新机制的构建。

    二、优质服务是根本。县级机关后勤工作者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学习和探索服务工作的规律。以管理带服务,形成管理服务良性发展的新格局,从困境中找到突破口。比如,要对领导定期登门访问,征求意见;要定期召集机关职工代表开会征求意见;积极做好就餐、医疗体检、社保方面的工作,对困难家庭的职工特别照顾等等。只要多办好事多服务,自然会赢得领导和同志们对后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各层次、各方面的要求不能满足的时候,要多做解释工作。

    三、开放式办后勤是方向。机关后勤工作要打破固步自封的怪圈,上下左右之间加强联系和交流。要依靠机关事务工作协会为桥梁和纽带,通过组织培训和外出考察等形式,通过网络的方式,加强来往,促进信息、人才、资源甚至资金的共享,良性互动,以促进本县的后勤工作。

    四、理顺体制、完善职能是基础。做好后勤工作,要有好的工作体制和明确、合理、完善的职能配置。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进行改革,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多向有关部门做说服工作,把体制理顺,将职能完善。

    五、健全制度、科学管理是手段。县级机关后勤工作千差万别,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不论是安全保卫、卫生保洁、水电抢修,还是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都要有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保证,所有管理都要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同时,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注重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提升后勤服务的层次,提高后勤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六、自力更生、发展多种经营是保障。没有必要的经费作保证,机关后勤工作寸步难行。但是,躺在财政身上要饭吃,捉襟见肘,入难敷出。县级机关后勤要有大发展,必须走自力更生之路,围绕服务办经济实体。要选准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进行民主决策;要积极采取市场经济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与社会有关企业和公司,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管理模式上,要放开手脚,赋予企业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和用工分配自主权,少干预多服务,重点在创造条件和协调关系上多做工作。这样,后勤经济的发展才会有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后勤服务提供物质保障。(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