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定位 扎实推进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5-08-25 10:18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文/和培林

    

  2025年全国机关事务工作会议强调,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需要准确把握机关事务工作的职责任务和内在逻辑,坚持服务这个立身之本,夯实资产这个重要基础,抓好经费这个有力保障。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是机关事务部门履行“服务”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关事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扇窗口和直接体现。各级机关事务部门要认真贯彻全国机关事务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定位,扎实推进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不断推动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认真学习领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定位的逻辑和内涵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对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职责定位的深入思考。从政治的高度来讲,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必须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随着“双碳”战略的确立,节约能源资源展现的是现代国家将生态价值内化为治理理念的能力跃升,关乎国家形象。特别是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是对包括党政机关在内所有公共机构的自我约束,体现政治担当。《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单独成章形式对“资源节约”作出规定,此次修订又进一步增加了条文、充实了内容。要提高站位,从政治的高度、作风的维度谋划和推进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从自身的属性来讲,经济属性方面,大多数公共机构处于市场和供应链的需求端,在采购节能环保产品方面具有广阔空间,在绿色低碳技术运用方面具有丰富场景。社会属性方面,公共机构从消耗到产出“两端在外”,消耗的能源资源来自于社会、最终产出又作用于社会,本身就是社会系统和国民经济循环的组成部分。从发展的历程来讲,上世纪九十年代能源短缺成为突出矛盾,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开始得到重视。随着经济发展加速,能源资源紧张问题进一步加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驶入发展快车道。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020年“双碳”战略实施,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进入系统调整和全面发展阶段。从被动应对能源短缺到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始终服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同频共振。 

  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定位,需要全面准确领会把握内涵。要牢记服务这个根本,发扬机关事务部门优质服务的光荣传统,推动公共机构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同时,统筹好节能工作与服务机关单位有序运行的关系,不是为了节约而节约,而是做好保障前提下的节约。要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迅速跟进学习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精神新要求,及时了解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变化和重大进展,科学研判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工作重心,拿出针对性举措。要紧扣资产这个基础,机关事务部门承担节能管理职责,归根到底是因为管着办公用房等资产。要融入推进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主线,扭住能源资源消耗是资产运行耗费这一关键,紧紧依托建筑、用能设施设备等资产抓能源资源节约,注重发挥用能设施设备实物定额的约束和引导作用,充分体现机关事务部门管节能的特点和优势。 

    

  准确把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落脚点发力点 

  一是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抓好各类能源资源节约,助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全社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取得显著成效。公共机构有近140万家,涵盖机关、学校、医院、场馆等类型。抓好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不仅可以助力严控全社会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还能为关键领域和刚性支出预留空间。2024年全国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约1.57亿吨标准煤,用水总量约103.1亿立方米,每下降一个百分点,都规模巨大、数量可观。节约粮食方面,实施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狠抓反食品浪费,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还可以开展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助力循环经济发展。 

  二是落实“双碳”目标,降低公共机构碳排放,促进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1年11月,国管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印发《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总的思路是从两方面着力,一个是抓好自身,运用政策、资金、技术等有形之手,严控碳排放强度和总量;一个是着眼全局,运用社会意识、市场规律等无形之手,引领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各地区要持续抓好《方案》贯彻落实,综合运用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扎实做好终端用能电气化替代、光伏光热项目建设、新能源汽车推广等措施。 

  三是落实“两新”政策,实施重点部位和用能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助力扩大国内需求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节能降碳改造也是设备更新的重要支持领域。这几年,公共机构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仅保障了自身运转、节约了能源,而且为从事节能降碳改造的企业和员工提供了宝贵市场和就业机会。比如,自《关于鼓励和支持公共机构采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的意见》2022年9月实施以来,全国新增托管项目约736个,合同金额累计超过220亿元,覆盖公共机构3000余家,对节能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四是弘扬绿色低碳风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简约适度的生产生活方式。公共机构的能源资源消耗总量虽然在全社会的占比不高,但有着巨大的杠杆和乘数效应。一方面具有影响力优势,可以利用直接覆盖和辐射影响大量人群的特点,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另一方面具有公信力优势,通过优先采购、强制采购绿色节能产品,带头全社会运用新能源新技术新产品。正是因为这种特殊作用,不仅要关注公共机构自身节约了多少能源资源,更要重视在全社会发挥的示范引领作用。 

    

  持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水平 

  一是更好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等。这些都亟待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落实。比如,随着“双碳”目标实施,节能目标管理模式由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转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这就要求研究清楚公共机构碳排放怎么核算,具体如何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我们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稳中求进、先立后破,力争实现更多新进展新作为。 

  二是更好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有着鲜明的经济属性,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能够有效解决资金支持不够、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下一步,要继续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一方面各地区坚持因地制宜,选择预计收益可观、管理能力较强、政府和部门比较支持的项目托管,进一步培育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市场;另一方面,对已经实施的项目,及时跟踪项目情况,对风险争议提前研判、防范,确保政策效益最大化。 

  三是更好发挥信息化对改进管理的赋能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国近140万家公共机构每天都在产生海量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传统的抄表核算、人写笔画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要求,信息化不仅是辅助手段,更是一条必由之路。这几年,国管局大力建设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综合信息平台,在解决数据质量不够高、基层负担较重、成本费用较多等问题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全社会正在向人工智能时代阔步前进,要积极迎接这一变革,研究可行的应用场景,探索如何更好发挥人工智能作用。 

  四是更好发挥法治对职责履行的保障作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起步之初,高位阶的法治依据帮助打开了工作局面。随着职能越来越广、管理越来越严密,也逐渐出现制度标准数量多、逻辑关系不清晰等问题。国管局正在积极参与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和节约能源法修订,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修订,确保于法有据。同时,着力精简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制度标准体系,在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基础上,严控新增制度标准,更加聚焦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重点工作,特别是加快制定空调系统配置要求等用能设施设备实物定额,助力机关事务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