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字当头 唯实争先 以奋进姿态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邓清华
党中央决定,今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此次学习教育是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重庆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坚持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牵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两个更好服务”目标导向,落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原则要求,把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方法路径,聚焦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总纲领总遵循,着力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标志性成果,以奋进姿态推动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抓好学习教育,锤炼过硬作风
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坚定执行者。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对标对表落实落细学习教育要求,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做好统筹协调,把开展学习教育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同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中心工作结合起来,认真开展集中学习、举办读书班、抓好个人自学等,推动学习教育有序有效开展。着力构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查摆管控工作体系,建立“全量问题库”并持续健全问题动态更新、交办流转处置机制,加强问题跟踪督办,强化问题库成果运用,在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主动化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深层次问题。
当好中央八项规定相关制度规定执行的有力监督者。把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经常性工作,坚持管行业管业务必须强监管,持续做好国内公务接待、房屋资产、公务用车、节约型机关建设等监督管理。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学习教育期间群众反映强烈的违规吃喝、公款旅游、违规建设、奢华装修楼堂馆所等突出问题,加强与巡视、审计和信访部门沟通对接,全面梳理汇总、动态更新市级层面问题清单,并逐项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项目式推进、清单式管理,确保取得实效。
当好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的忠实践行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持之以恒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持续深入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落实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及《重庆市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推动机关事务部门带头习惯过紧日子10条措施》等制度规定,抓好“装修风”向基层蔓延问题专项整治、“三公”经费控制等重点工作,扎实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主动面向区县收集对做好全市机关事务工作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及时回复,帮助基层解决问题,推动机关事务部门作风持续向好。
深化行业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加强调查研究。坚持目标导向,围绕服务接待、相对集中办公区打造、公务用车管理、节约型机关建设、基层单位发展、数字化建设、《重庆市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草案)》立法等重点工作,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梳理形成“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调研问题清单”,聚焦重点、难点、痛点,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探寻务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与实施路径。深化调研成果运用,构建全链条转化机制,对调研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及时梳理纳入问题库,在政策制定、方案实施时予以充分考量,及时将优秀经验做法总结提炼为理论成果,确保“研以致用”。搭建调研经验共享交流平台,实现调研成果跨部门、跨层级流动,推动“一地创新”拓展为“多地实践”,真正使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招妙招。外出调研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做到轻车简从、厉行节约,严禁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杜绝扎堆调研、多头调研、重复调研,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强化政校合作。开展理论研究,紧密结合机关事务行业发展方向,围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房屋资产集中统一管理、机关事务数字化建设等当前全市机关事务领域重点工作,深入挖掘基础性、关键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加强研究论证、经验总结和规律提炼,提供谋划发展的创新思路、推动落实的具体举措、解决问题的务实路径,形成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做好成果转化,健全研究成果转化运用体系,组织高校专家教授、研究中心研究员、机关业务骨干开展会商研讨,加快推动研究成果和现实生产力的相互转化,推动形成高水平研究、高效率转化、高质量发展的机关事务理论研究新格局。抓好人才培育,鼓励干部职工报考重庆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方向来提升学历,借助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机关运行保障研究中心的教学资源和智力优势,通过设计激励制度,调动全市机关事务系统参与机关事务理论研究和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学科建设的积极性,为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人才和智力支撑。
抓好培训教育。着力打造分工明确、计划科学、内容丰富、务实管用的培训教育体系,持续提升干部职工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改革攻坚等本领。面向不同对象,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统筹各方资源,组织开展好高校综合培训、集中精品培训、业务专项培训等。常态化开展党员学习教育培训,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深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心走深走实,引导干部职工做到真学真信真用,不断增强党性修养、促进作风转变,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机关事务干部队伍思想和力量的源头活水。抓好技能竞赛,统筹开展岗位练兵、业务比武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注重赛事和培训相结合,使体系化培训内嵌于技能竞赛全过程,做到以赛促训、以训促干,持续提升机关事务队伍专业技能水平。
建强干部队伍。坚持以党建带队伍,加快打造适应和引领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紧扣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有为有位鲜明用人导向,从政治上看干部,从实干实绩中看干部,在完成任务、推动发展、改革攻坚中选好干部。着力完善干部培养机制,对交流学习工作做出制度性安排,畅通轮岗交流渠道,推动干部职工多岗位锻炼、多平台历练、多维度成长。坚持做好群团工作,搭建青年干部交流学习、展现风貌的成长平台,教育引导青年干部不断强筋骨、长才干,为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增强发展后劲。强化宗旨意识教育,激发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内生动力,推动干部职工始终保持奋进者姿态、激发创造性张力。
聚焦工作主线,优化方法路径
进一步在服务接待的各环节上花心思、下功夫,突出重庆特色、体现重庆辨识度。一方面,强化“软硬件”支撑。不断整合接待服务保障资源,以重庆元素为基础,做好建筑设施、服务设备、园林绿化等硬件提档,抓实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服务内涵等软件提质,配齐配强政务保障基地管理、经营、服务三支队伍,学习融会现代化国际化的先进服务理念,着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服务保障品牌。另一方面,突出特色化发展。深度挖掘具有巴渝文化特色的菜品、产品资源,用好渝味360碗、重庆地标菜资源,在宴会摆台、客房布置、服务人员着装中加入本地特色元素,以更加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赢得良好口碑。
统筹推进房屋资产“六统一”管理,加快推进相对集中办公区建设,分类推进租房办公单位退租减租,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体系,确保房屋资产统一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不断细化实化实物保障用车、公务出行社会化租赁、公务用车定点维修等公务用车管理领域配套制度,迭代升级公务用车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坚决落实新能源汽车“应配尽配”要求,大力推进公务用车领域创新,通过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编制内租赁新能源汽车试点,解决基层公务出行问题。深入贯彻《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立足“实现闲置低效资产共享共用”目标,持续推进公物仓建设,加快出台公物仓管理办法,解决好公物仓“有仓无货”“有货无用”问题,提高闲置资产使用效益。
坚持创新驱动,以法治化赋权、标准化提质、数字化赋能,推进治理手段革新。进一步深化法治化建设,加快推进《重庆市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立法。以立法调研为契机,厘清服务、资产与经费之间的逻辑关系,理顺机关事务部门管理范围、履职基础,明确与其他市级部门的职责边界、协同机制等。进一步深化标准化建设,聚焦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两个方面,分级分类、系统构建机关事务现代化标准体系,编制《公务活动服务保障工作指南》《机关事务政策标准问答》,加强川渝机关事务标准化协同联动,不断提升机关事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深化数字化建设,推动由点上突破向面上拓展,加快打造“四公在线”综合场景应用,打通数据共享壁垒,推动业务多跨协同,探索AI赋能,形成机关事务数字化基本能力体系,以及机关事务数字化建设实践、理论、制度体系化成果。